杰創智能:AI+公共安全項目有望全國快速布局
杰創智能(301248)是國內領先的智慧城市、智慧安全綜合解決服務商,為政企、互聯網等下游客戶提供安防、信息系統、數據感知采集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起步于智慧城市領域,而后開始全國化戰略部署,在并購北京藍瑪星際后,形成北京、武漢、廣州三地聯動的研發格局,完成了運營、研發、生產全產業鏈布局。智慧安全領域是公司正重點拓展的業務領域,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公共安全管理中,已合作的客戶覆蓋廣東、海南、湖南、湖北、江蘇、黑龍江等多地的公安部門。公司營收規模和業績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公司營收規模從2018年4.22億元增長至2021年9.4億元,CAGR為30.6%。歸母凈利潤從2018年的0.4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5億元,CAGR為32.64%。
多因素驅動,智慧城市投資規??焖倥噬?。受政策紅利、社會需求、技術升級等利好因素影響,智慧城市是政府“花小錢,辦大事”的典型,政府需求穩定且持續。據IDC數據,到2026年中國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ICT市場投資規模將達389億元人民幣,2022-2026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1%,總體上中國智慧城市的投資保持樂觀增長。
安全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保障,我國公共安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2021-2025年的五年預測期內,中國網絡安全相關支出將以20.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增速位列全球第一。5G帶來的通信協議、制式的變化將刺激通信安全管理產品升級,市場迎來升級換代和需求爆發的新機遇。近年來,我國公安部門預算穩定維持較大規模,其設備采購為通信安全管理產品帶來確定性需求。
公司主營業務明晰,細分解決方案覆蓋面廣。公司的主營產品和服務主要聚焦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安全兩類領域中。在智慧城市領域,公司聚焦智慧民生、城市管理與服務、數據中心等細分領域,依據對客戶行業知識和關鍵技術的積累,依托人工智能(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打造通用技術平臺,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解決方案,面向建筑、能源、交通、園區、教育、醫療、數據中心建設等領域應用。在智慧安全領域,公司以自主研發的專用高性能計算技術、信號及協議分析技術等核心技術為基礎,為安全管理部門提供定制化的社會安全管理和通信安全管理的軟硬件綜合解決方案。公司于2018年通過公安部列裝資質審查并取得公安系統列裝合作資格,2019年和2020年公司多款數據采集產品陸續完成列裝并對公安部門銷售,目前5G產品已完成列裝。
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積累豐厚,技術研發進展迅速。公司是廣州市首批人工智能企業入庫單位,承擔廣東省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取得授權專利36項,軟件著作權205項,在審發明專利37項。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申請8項發明專利,9項軟件著作權,技術成果進展迅速。
公司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公共安全管理領域。公共安全領域是人工智能的最重要應用場景之一,隨著公司安全業務的快速拓展,為人工智能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空間?;诠镜拇髷祿悄芊治龅華I技術可以充分實現關聯性安全態勢分析、自學習應急響應防御以及精準識別威脅等功能,從而提升有關部門的敏感信息篩查效率,例如可以為公安部門的警情處置等需求提供高效、精準和智能的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已落地多例基于AI的公共安全項目,有望在全國實現快速布局。
借助“一帶一路”東風,積極探索對外合作發展機遇。公司在與央企合作伙伴的共同開拓下,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了以項目為載體、以“技術+產品+服務”為模式的形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多款公共安全產品和系統。近幾年,公司自主研發的火眼金睛系統、口令破解服務器、LTE偵察系統等產品,助力央企在國際競爭中屢屢中標,被亞非拉各國廣泛應用于機場、港口、刑偵等領域。
國泰君安表示,隨著AIGC產業化應用加速,作為人工智能與公共安全領域的領先廠商,公司有望在AI+安全的細分應用領域率先獲益,疊加“一帶一路”市場拓展,未來有望業績高增。預計公司2022-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52億元、11.30億元、15.5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60億元、1.35億元、1.77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59元、1.32元、1.73元。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智慧城市、智慧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服務商,按照PE和PS估值,給予目標價72.42元/股,首次覆蓋,“增持”評級。
中信證券表示,公司積極投入研發,以底層技術推動上層應用發展,有望受益于數字經濟的不斷深化、信創安全產品的持續發展,并看到業績上的彈性空間。預計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別為0.52元、1.10元、1.39元。綜合考慮業務情況和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按PE估值給予目標價44元/股,按PEG估值給予目標價52元/股。出于謹慎原則并考慮公司經營情況,以PE估值為主,給予公司2023年40倍PE估值,對應目標價44元/股,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記者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