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股份:加快科技創新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當前,中醫藥事業發展處于關鍵的歷史節點,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挑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股份”)加快科技創新,在中藥創新藥、經典藥方二次研發、臨床應用、技改技革、實用專利上全面塑造中醫藥傳承創新新優勢,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加強品種研究 創造藥用價值
中醫藥是醫藥于一體的完整體系,既需深根中醫藥傳承,從傳統里汲取營養,又要應用當代技術方法,努力提升品種的科學價值和臨床價值。
同仁堂股份科研所繼續開展清腦宣竅滴丸研究,滿足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早期的用藥需求;加強經典名方開發,聯合高校、醫院、院士團隊,推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創新藥研發進展,攻關同仁御酒關鍵技術,驅動產品升級,深耕大健康領域。
大品種戰略是同仁堂股份“三大戰略”之一,是“十四五”規劃要實現經濟目標的根本路徑,以樹立“同仁堂名品”為方向,不斷提升供應保障能力、產品競爭力、喚醒睡眠品種能力,及市場銷售能力,做強做大品種群。
2022年啟動了安宮降壓丸、蘇合香丸等4個品種真實世界研究、基于高分辨質譜多組學分析技術對左歸丸和右歸丸的物質基礎及活性成分篩選研究、以及麻仁潤腸丸、牛黃清胃丸等大品牌培育研究。
據同仁堂(600085.SH)2022年業績公告顯示,研發費用2.17億元,同比增長23.59%。同仁堂股份聚焦主業和產品定位,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結合中醫藥治療特色和優勢,圍繞產出藥用成果和價值主線,加強在品種培育、新產品研發、工藝質量等方面研究,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加大技術革新 推進智能制造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為我們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明了方向。
技術革新是同仁堂股份實現精益制造上水平的源頭活水。以產品“零缺陷”為根本追求,加快智能制造進程,數字化建設賦能產業升級,全面推進工業制造現代化,實現精益制造、智能制藥,做中藥行業的旗幟和引領。
在傳統大蜜丸制作工藝中應用了智能化關聯技術,實現了合坨、制丸、扣殼、蘸蠟、外包等聯線數據采集、儲存及追溯項目,大蜜丸日班次產量提高30%以上,且生產過程中混批、混品種的風險降為零。
一種新型酒精容器,通過對桶裝結構更新設計,達到了桶體在緊急狀況下可以手動或自動進行封閉,達到真空狀態使桶內酒精完全與空氣隔離,防止酒精滴流,杜絕了易燃酒精與火源的接觸,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一種藥丸冷卻設備,采用水冷與風冷的方式可以使藥丸快速徹底冷卻,而且降低了藥丸粘在圓管表面的風險,既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產品質量。
一種用于大蜜丸高速不間斷裹蠟全自動設備、一種防止大蜜丸包裝松散漏氣的緊扣結構、一種一體式搓丸器、一種間歇式放料機構……截止2022年末,同仁堂股份及主要子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數量149項,其中著作權59項、發明專利72個項、實用新型專利22項、外觀設計專利55項,以“中藥丸劑生產過程關鍵技術工程化、自動化及應用示范”項目為依托,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隨著技術革新不斷強化,成果轉化不斷增強,更多的經濟技術創新和合理化建議不斷取得新突破。為中醫藥知識的共享、傳播和使用,利用AI技術構建以同仁堂股份重點藥品為核心的數據庫,開發并上線了“北京同仁堂中醫藥知識圖譜系統”,系統包含了常用品種的屬性、成分、功能主治、規格、性狀、臨床應用等相關知識,目前已取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這是數字化、科技創新的又一成果。
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同仁堂(600085.SH)2022年度業績公告顯示,營業收入為153.72億元,同比增長5.27%;實現凈利潤14.26億元,同比增長16.17%;經營性現金流30.94億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2元(含稅)。
創新快一步,發展才能跑出加速度。同仁堂股份主動創新實踐、積極探索,以時不我待、奮發進取的精神讓老字號高質量發展之路迸發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