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二季度策略: 高景氣行業仍是最重要主線
伴隨經濟數據與上市公司業績的披露,二季度國內經濟形勢將趨于明朗。相較于一季度,市場行情或更貼合基本面。根據2011-2022年市場表現,有券商認為,A股二季度市值風格小盤略優于大盤,行業風格上消費占優概率較高。也有券商認為,隨著數字經濟主題的深化,漲幅較小的安全產業鏈將具有較好的交易空間。
信達證券:
板塊快速輪動抬升估值
2022年10月底至2023年3月初,由于防疫政策和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推進,大部分板塊年度景氣度均出現了反轉的邏輯,所以各板塊快速輪動抬升估值。
隨著一季報逐漸臨近,業績和景氣度數據的兌現成為重點。由于經濟尚處在恢復的初期、疫情后經濟最容易恢復的第一個季度也已經到達尾聲,二季度經濟恢復的速度可能會略有放慢。由于美國硅谷銀行倒閉,加息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出現新的變化,美國經濟存在再次擔心衰退的可能,所以股市還需要一段震蕩繼續等待盈利的真正兌現。
行業配置上,熊轉牛第一波估值修復已進入尾聲,配置風格偏向防御,重點關注行業的業績兌現。去年底以來,股市處在熊市見底后的第一波上漲,因為大部分板塊尚未在業績層面證明景氣度回升,所以大部分板塊都是估值修復。由此導致各板塊收益率很難拉開差距,輪動較快,但隨著第一波上漲結束,市場可能會進入估值回撤階段,業績兌現和防御屬性將會成為二季度最重要的選股思路,建議關注業績兌現確定性較高的出行鏈和價值中低估值方向。
成長二季度可能會偏弱,全年關注新賽道。金融地產低估值,或可以超配到2023年年中。消費中,疫情和地產政策驅動的修復是年度邏輯,不只是短期博弈性邏輯。周期長期邏輯好,但二季度可能會受到海外經濟波動的影響。
光大證券:
市場有望逐步擺脫弱勢
展望二季度,實物類消費、地產以及制造業投資可能都會逐步修復,疊加政策的支持,二季度市場有望看到經濟數據的同比修復,市場有望逐步擺脫弱勢,重回上行軌道。需要關注兩方面的潛在風險,短期關注財報披露前后的業績擾動的風險,中期關注海外銀行業風波是否會持續發酵的風險。
從歷年情況來看,2014-2015年以及2019-2020年是典型的主題投資大年。但這兩次主題投資盛行的時期又有顯著差異,相比之下,2019-2020年的主題投資會更具有參考意義??紤]到市場所處宏觀環境與2019-2020年的相似性,今年有可能會是一個主題投資的大年。不過2019-2020年市場主題行情整體的表現往往是有產業背景和景氣變化的持續支撐,沒有業績的主題或能持續一個季度,但持續若干個季度的主題行情背后通常需要有產業的背景支撐,因此,當下的主題行情可能都會面臨業績的考驗??苿擃惖闹黝}在今年可能會有密集的輪動,相關的事件與業績將會決定輪動的節奏與方向?!皣笮星椤眲t會受益于政策與經濟修復的共振,具有一定的持續性。
從全年的角度來看,景氣仍然是最為重要的主線。建議關注消費復蘇以及制造業投資兩條行業主線。今年消費板塊將會是經濟修復彈性的來源,二季度開始,消費與收入的正循環值得關注。從海外經驗來看,即使疫情有所反復,消費的修復進程也整體穩定,建議關注食品飲料、酒店餐飲、旅游、體育服裝、制藥、醫療服務行業。制造業投資可能同樣會伴隨信心的修復而出現顯著的好轉,建議關注電子、計算機、機械、通信等行業。
愛建證券:
震蕩不改,機會仍存
2023年國內經濟恢復形勢良好,但是仍面臨較大壓力,政府在貨幣、財政等政策上支持消費、產業發展。從經濟增速和流動性來看,國內宏觀環境整體改善,相較全球而言,在全球經濟悲觀預期中,我國能夠保持相對的樂觀預期。宏觀環境的穩定也將為市場提供信心和資金吸引力,有助于市場的恢復。
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從低位有所回升,同時2023年在業績的低基數的基礎上預計有相對較好的表現,這也為估值提升提供一定的動力,只是市場估值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全球金融市場,因此仍存一定的不確定性,市場上行空間的可見度也不高。2023年市場仍在全球流動性的政策里徘徊,需要在業績和估值水平之間尋求平衡,市場更多的是結構性的機會。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構建將有利于中國市場估值水平的認知,雖然過程可能比較長,但是有利于整體估值水平的提升。
2023年一季度市場反彈,風險偏好提升,交易活躍度也提升。數字經濟主題是2023年市場主題,但是分化將難免,2023年二季度市場有穩定的估值支撐。從機會上看,前期漲幅較大的計算機、通信等相關板塊,交易空間漸小,隨著數字經濟主題的深化,電子半導體、智能制造、國防軍工等漲幅較小的安全產業鏈將具有較好的交易空間。同時,前期調整幅度較大的新能源領域從交易角度看在二季度也有較好反彈空間。記者 張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