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ynndp"></tr>
  • <ruby id="ynndp"></ruby><small id="ynndp"><video id="ynndp"></video></small>

      <tr id="ynndp"><small id="ynndp"></small></tr>
      <ins id="ynndp"></ins>
    1. <tr id="ynndp"><nobr id="ynndp"><delect id="ynndp"></delect></nobr></tr>

    2. <menuitem id="ynndp"><video id="ynndp"></video></menuitem>

      美新科技創新驅動底色待考

      對于擬創業板上市企業而言,除了“三創四新”,核心技術、發明專利、研發人員薪酬等與創業板定位相關的方面,同樣備受關注。

      事實上,正謀求登陸創業板的美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新科技”),在堪稱大手筆的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合理性、必要性引人關注之外,《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還注意到,美新科技發明專利少且國內專利全部于2017年前申請取得,研發人員薪酬偏低,應用核心技術產品的主營銷售占比也避而不提,自述科技創新驅動的公司創業板定位同樣值得商榷。

      發明專利少且均為2017年前取得

      美新科技主要從事塑木復合材料及其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戶外地板、墻板、組合地板等新型環保塑木型材為主要產品。2019-2021年一季度,主營收入分別為3.45億元、4.96億元、6.90億元、1.92億元,戶外地板、墻板和組合地板合計占比分別為91.26%、90.57%、91.67%和91.91%,戶外地板更是公司核心產品。

      公司此次IPO擬登陸創業板,招股書中這樣自述“公司自成立以來即秉承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始終堅持對核心技術、關鍵工藝、先進設備的自主研發或技術改造,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及提升產品性能。公司多年來專注于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是公司維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p>

      美新科技還稱,“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國內專利技術161項,同時擁有12項境外專利。公司的技術研發均圍繞主營業務開展,報告期內專利技術對應的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90%?!辈贿^161個國內專利中,發明專利只有5個,而且境內外專利均未具體披露專利名稱、申請日、失效日等信息。

      此前通過企查查的查詢顯示,美新科技除了中國境內擁有5個已授權發明專利,另有2個主動放棄的發明專利,截至發稿時公司已授權專利數量未變。進一步通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網站發現,美新科技主動放棄的2個發明專利與其他企業共為專利權人。

      與同行對比可以發現,美新科技的發明專利數量偏少。

      招股書中,美新科技給出的可比同行為Trex、Fiberon、森泰股份、南京聚隆、國風新材。剔除兩家境外企業,三家國內同行均為A股或即將上市企業。而梳理發現,南京聚隆核心主業為汽車零部件,塑木環境工程材料2021年收入1.42億元、占全年營收不足9%。即便如此,此前據企查查大致梳理顯示,南京聚隆自身擁有52個已授權發明專利,其中與塑木復合材料相關的發明專利至少有8個。

      國風新材核心主業則是塑料薄膜,2021年19億元營收中,來自木塑型材的收入只有1.11億元。即便如此,國風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安徽國風木塑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3月22日,擁有已授權發明專利15個(含一個權利終止),全部與木塑相關,申請日為2006年至2019年區間。

      至于核心主業同為塑木材料的森泰股份,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已授權發明專利就超過60個,其中與高性能木塑復合材料相關的34個。

      美新科技在國內其實還有一個新四板同行——山東綠森塑木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森塑木”)?!洱R魯晚報》官網賬號齊魯壹點2021年10月25日的報道顯示,2007年成立的綠森塑木主要生產代木產品塑木復合材料,年生產能力2萬噸左右,產品銷售國內并出口50多個國家、地區,國內市場占有率17%、排名第三;擁有37項有效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6項。記者通過查詢顯示,截至2023年3月22日,綠森塑木已授權發明專利為27個,申請日最早的在2008年,最新為2021年。

      也就是說,上述公司給出的三個國內同行以及新四板同行,無論塑木業務規模大小,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全部多于美新科技,甚至絕大多數是美新科技的數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新科技上述7個發明專利申請日全部早于2017年,最遲的是2016年10月9日,最早的為2009年9月10日,大部分在2011-2013年期間(見圖一)。也就是說,美新科技包括已放棄專利在內的所有以授權發明專利,不僅都在報告期前申請取得,而且幾乎都是十年前左右的老專利。

      圖一:美新科技已授權發明專利截圖

      應用核心技術的產品營收占比避而不提

      事實上,二輪問詢中深交所曾注意到美新科技發明專利情況,要求公司“對比與森泰股份的業務起源背景、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數量、研發人員技術背景的差異情況,說明發行人是否具備持續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發行人研發投入與業績大幅增長的匹配情況”。

      注冊已獲同意的森泰股份不僅發明專利多,核心技術還對應著大量發明專利。而美新科技招股書顯示的四個核心技術中,只有塑木共同擠出成型技術對應著1個發明專利、1個實用新型專利。

      美新科技回復問詢時這樣解釋,“發行人研發產出的核心技術主要來自配方、模具和工藝等非專利技術,發行人出于商業保密等原因,未申請配方、模具等部分核心技術的專利,但相關核心技術在報告期內已成功實現創新與突破?!?/p>

      同時,美新科技在招股書中介紹核心技術情況時稱:“報告期內專利技術對應的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90%”,卻未說明應用核心技術的產品銷售收入與公司營收關系即占公司營收的比例。

      這就有點奇怪了。想創業板上市的美新科技表示,核心專利技術基本不包含專利,而且使用核心技術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比例是多少也不說,卻說公司超過90%的營收來自使用專利的產品。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是創業板上市的森泰股份招股書在介紹核心技術產業化情況時明確披露,歷年使用核心技術的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收入比例均超過93%(見圖二)。

      圖二:森泰股份招股書截圖

      那么,美新科技自述成立以來即秉承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為何在2017年以來從未申請取得過任何一項境內發明專利?公司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為何均遠低于南京聚隆、森泰股份、山東綠森等無論規模大小的已上市、待上市、未上市同行?

      還有,森泰股份招股書披露其核心技術對應著大量發明專利,公司雖然有161個境內專利,但招股書顯示公司的四個核心技術中,為何只有塑木共同擠出成型技術對應著1個發明專利、1個實用新型專利?是否意味著公司擁有的大量專利技術,都是與核心技術無關的“無用”專利?

      而且,公司介紹幾乎不包含專利的核心技術時,為何不與森泰股份一樣明確披露應用核心技術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收的比例,卻說“報告期內專利技術對應的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90%”?

      研發人員薪酬內外對比均偏低

      在與研發息息相關的研發人員薪酬上,美新科技也有點偏低。

      2019-2022年一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84%、2.74%、3.15%和2.73%,略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水平(對比森泰股份、國風新材、南京聚隆,平均值為3.85%、4.12%、3.79%、2.87%),公司稱主要系研發人員總體薪酬及材料投入較低所致。而且,美新科技2019-2021年的最近三個完整年度研發費用合計才4500多萬元。

      從美新科技對二輪問詢回復可見,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研發人員薪酬分別為0.74萬元/人/月、0.85萬元/人/月、0.81萬元/人/月和0.95萬元/人/月,銷售人員薪酬分別為0.86萬元/人/月、0.86萬元/人/月、1.20萬元/人/月和0.95萬元/人/月。

      “其中,2019年和2021年兩者薪酬具有一定差異,主要系2019年未產生研發人員獎金激勵,故2019年研發人員人均薪酬低于銷售人員人均薪酬;2021年下半年新增了16名研發人員,公司月薪數以12個月為基準,先以當年研發費用薪酬總額與年末研發人員人數的比值計算人均年度薪酬,再以人均年度薪酬與12個月的比值計算人均月薪,故下半年新增的研發人員拉低了研發人員全年的平均月薪數,導致2021年研發人員月薪大幅低于銷售人員月薪?!惫救缡墙忉屟邪l人員人均薪酬低于銷售人員人均薪酬。

      同時,美新科技以研發人員構成情況分析了研發人員人均薪酬低于行業均值的原因?!肮镜难邪l人員中管理人員學歷和薪酬相對較高,主要從事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開發計劃的制定、實施及驗收,負責領導開發研發項目,但占比較低;一般職員學歷和薪酬相對較低,主要從事項目下放后細分領域的具體實施、執行主要技術人員的研發安排,其占比較高。公司研發人員的工資與森泰股份、國風新材的較為接近,但低于南京聚隆研發人員的工資,主要原因為南京聚隆的研發人員中,本科及碩士學歷的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故其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較高?!?/p>

      對于研發人員薪酬總額相對較低,美新科技的解釋是:“公司的研發人員中管理人員人數較少,其學歷和薪酬相對較高;一般職員人數多,學歷和薪酬相對較低。因此,公司的一般職員占多數,導致研發人員的整體平均薪酬較低?!?/p>

      而且,美新科技也沒有披露研發人員學歷構成。翻閱其歷次招股書顯示,2021年9月底研發人員70人,2021年底為72人,2022年一季度末為79人,但最新79名研發人員的學歷構成并未披露,只稱“涉及高分子、機械設備、電氣工程、設計等專業性人才?!鄙┕煞菡泄蓵鴦t明示,2022年6月底的143名研發人員中,大專及以下學歷合計114人,本科、碩士及以上合計29人。

      2021年研發人員薪酬低于全市平均工資

      還需要注意的是,美新科技總部位于國內GDP第一的廣東省,具體在惠州市惠東縣大嶺鎮十二托烏塘地段,在華南沿海最發達的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之內。

      惠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惠東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96039元、即月均8003.25元,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97935元、即月均8161.25元;2020年惠東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84891元,2019年為79980元,月均分別為7074.25元、6665元,惠州市月均分別為7388.08元、6855.83元?;葜菔?021年GDP為4977億元,廣東21個市中排第5、高于珠海,人均GDP為8.24萬元排第六。

      以美新科技2021年研發人員月均平均薪酬0.81萬元看,僅略高于同期惠東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但略低于惠州市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以2019年、2020年看,公司研發人員平均薪酬,較惠州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高7%-15%左右。

      位于中部地區的同行森泰股份辦公地址為安徽省宣城市廣德市經濟開發區國華路,宣城市統計局只發布了全市數據,2021年宣城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6408元、即月均7200.67元。宣城市2021年GDP為1833.9億元,在安徽16個市中排名第11,人均GDP為7.34萬元排第7。

      以森泰股份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862.92萬元,以及期末研發人員143人,簡單計算的人均月薪為1.01萬元;2021年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1668.85萬元,期末研發人員139人,簡單計算的人均月薪為1.00萬元。

      從計算的森泰股份2021年研發人員人均薪酬看,高出整個宣城市同期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40%左右。

      我國統計局對城鎮非私營單位的統計范疇為:城鎮地區的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單位、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資和港澳臺投資等單位。森泰股份、美新科技均屬于該統計范疇內企業。

      也就是說,從2021年來看,位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惠州的美新科技研發人員平均薪酬不僅低于位于中部地區宣城的森泰股份,而且后者研發人員平均薪酬遠高于宣城市的平均工資水平,公司的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則僅稍高于惠東縣而略低于整個惠州市的平均水平。

      美新科技研發人員學歷構成和研發人員中一般職員數量究竟是怎樣的?再結合發明專利、研發人員人均薪酬種種對比來看,美新科技對研發重視程度究竟怎樣?自述成立以來即秉承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是否符合事實?究竟更多屬于規模、成本控制驅動的傳統生產型企業,還是更多依靠科技研發驅動的創新型企業?究竟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這些疑問,也縈繞著美新科技。

      對于公司外部投資者持股多年后原價清倉、核心募投項目等其他情形,本報將繼續跟蹤。記者 爾東

      編輯:newshoo